[萧红百科]《红学列传·萧红学者简传》(12)
(辑录编纂-王泽生;2011年5月10日上午于绥化)
【郭力】郭力,女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,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,中国首位女性文学女博士。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常务理事,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秘书长。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女性文学研究。曾经发表《理想与诗情》、《蜕变的性爱观》、《喧嚣与宁静》、《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寓言写作》等三十余篇论文。并与人合作著有《叙事学:从形势分析进入意义》、《综合与超越:女性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》、《性别视角与中国女性文化研究》等。编著《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》。著有《北极光的遥想者——张抗抗论》、《女性生命潮汐—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研究》等。
2011年04月19日02时40分,新晚报“本埠”专栏,发了一则来源于“哈尔滨新闻网-哈尔滨日报”的新闻,题为《哈尔滨讲坛明日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带您品读萧红》,这是一则关于萧红的学术讲座,讲座时间为2011年4月20日(周三)下午一点半,讲座地点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第一活动室,讲座题目《书香人生,品读萧红———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研究》。讲座内容:一、个体存在的寂寞的生命感受;二、生命哲学意义上的悲凉;三、生命意识视域下的性别意识。主讲人:郭力。
2009-07-20,生活知道网-生活专题版块,《萧红,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》一文,写道:「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力说,萧红作品有关人的生命存在思考达到了形而上的哲学高度,正如鲁迅先生评价过的那样,她作品中小人物表现出的生的苦痛和死的挣扎力透纸背,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。萧红作品因为关注人的存在,关注造成人生命痛苦的来自于历史、社会、文化、地域、性别等深刻原因,其作品本质上才成为与永恒的人类精神相通的优秀之作,并产生深厚悠久的影响。这是我们今天研究萧红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。」
2009年06月07日,东北网黑龙江频道,《龙江学者说萧红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学风格》一文,说:「郭力: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学风格。东北寂寞的小城构成了萧红童年生活的大环境,而无爱的父母家庭又组成了作家心理感受的小环境,这一切使萧红过早体味了人生的寂寞与悲凉。成年后爱情的挫折与伤害使萧红更加孤寂与悲凉。寂寞造成了萧红个人命运的痛苦,但也成就了萧红的文学风格。她的作品结构是封闭的,情绪是孤寂的,有一种寂寞、苍凉氛围,传达悲凉、凄婉、内省的情绪,成就了独特的萧红式的话语风格,真挚、质朴、简练、抒情。更为关键的是,萧红的写作自始至终具有对人的价值的思考,以同情悲悯的关怀意识来写笔下的人物命运。萧红作品因为关注人的存在,关注造成人生命痛苦的来自于历史、社会、文化、地域、性别等方面的原因,其作品本质上才成为与永恒的人类精神相通的优秀之作,并产生深厚悠久的影响。这是我们今天研究萧红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。」
【郭淑梅】郭淑梅,女,笔名采薇,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,省级重点学科《东北地方文化史》带头人,长期从事地方文化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。198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,获世界文学专业硕士,同年进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,从事过文艺理论、文化学、女性文学、影视文学、东北地方文学等业研究。现为省级重点学科“东北地方文化史”带头人,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,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委员。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、韩国亚洲戏剧节常务理事、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。黑龙江省“五个一”工程奖专家评委、黑龙江省社科系列职称评定委员、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委、黑龙江省文艺评论阅评专家组成员。
郭淑梅,主攻方向为东北地方文化史与女性文学研究。长期从事东北地方文学与文化研究,开辟了东北地方文化史“电影文化与东北近现代历史变迁”研究路径。主持省级重点学科以来,投入大量精力发掘地域文化特色,打造“黑水文化”、“兴安岭文化”、“少数民族文化”、“女性文学”、“萧红研究”、“影视文化史”等优长学术品牌。坚持地方社科院作为地方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定位,承担并圆满完成了省委宣传部委托的《关于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的调研报告》、《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》等各项调研课题,确立了地域文化研究领域专家的学术地位。在我省文艺评论界和全国女性文学界首开“女性文本”专栏评论之风,提倡文艺评论大众化,在省级报刊连续5年发表近30万字评论,获强烈社会反响。充分利用电视媒介进行文艺评论,连续2年承担哈尔滨电视台《纪录生活》栏目专家评论,将高雅艺术审美引入大众视野。曾多次主持国际论坛和国家级、省级学术研讨会,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,扩大了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。
郭淑梅,曾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20世纪中国东北边疆文化研究》课题组副组长,黑龙江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《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开发利用战略研究》首席专家、课题组长,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《黑龙江影视文化产业对策研究》、《兴安岭生态文化形态研究》课题组长,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《黑龙江流域文明》副主编,黑龙江省重点课题《黑龙江文学通史》编委。
郭淑梅,发表专著、编著、论文、评论、译文、调研报告等500多万字。其中《“红色之路”与哈尔滨左翼文学潮》等多篇论文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外国文学评论》等国家级期刊和《光明日报》、《文艺报》等主流媒体发表,获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新华文摘辑目,被学术著作正面引用。出版主要著作《20世纪中国东北边疆文化研究》(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)、《文艺理论批判》(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)、《当代中韩经济文化大碰撞》(韩国李家书出版社1994年)、《黑龙江文学通史》(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)、《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》(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)、《龙江春秋——黑水文化论集》(2-5辑哈尔滨地图出版社)等多部专著。获第2届中国女性文学奖1项、第11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第13届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黑龙江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三等奖2项、第5届“黑龙江省文艺奖”三等奖1项、黑龙江省炎黄文化奖论文一等奖2项。
郭淑梅认为萧红研究要走出去请进来,并说:「近年来,我省开展了一系列萧红研究工作,取得了一些突破,但目前萧红研究也存在一些制约瓶颈。首先,萧红研究没能走出去请进来,缺乏国际意识。美国、日本、德国、加拿大、韩国对萧红研究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,然而,我省的萧红研究缺乏与国内外研究的互动,没能形成长期有效的交流机制。另外,萧红研究未能进入学科层面,因而无法进行梯队建设。如果解决了学科建设,萧红研究就有了依托。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就可能把我省变成国内外、省内外萧红研究、传承、保护、推广、发展的中心和基地,使中外研究者和游客只有到黑龙江才能看到萧红的真面目、体味到真正的萧红。」(见2009年06月07日,东北网黑龙江频道,《龙江学者说萧红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学风格》)
【何宏】何宏,男,汉族,1938年2月生,民革党员。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,萧红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、黑龙江省钱币学会理事、黑龙江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、黑龙江省高校版刊研究会原副理事长、哈尔滨市收藏家协会顾问、民革中央《台湾研究》特邀撰稿人。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分配到哈尔滨市总工会工作。黑龙江商学院(现为哈尔滨商业大学)教授,2006年9月退休后受聘为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。1979年后,历任黑龙江商学院(今哈尔滨商业大学)编辑、副主编、副编审、编审,出版过多部诗集和小说。曾任《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》、《中华民国邮票目录》、《中国解放区邮票史》(东北卷)、《中国邮票史》(第四卷)编委、《黑龙江集邮史》副主编。出版《黑龙江钱币》、《苏联与俄罗斯硬币》、《何宏集邮文选》、《走进集邮世界》、长篇小说《高悬的匾牌》、诗集《呼兰河上的星》、《情溅碧浪》、《饮食与健康》等。
何宏,1978年起,从事萧红生平研究,在萧红身世考证方面取得许多一手材料,曾为身世考证找到萧红的三姨。他说:「1978年,萧军复出并来哈尔滨作过几场报告。当时,我是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的文学辅导员、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我在去作协为广大学员取听报告票的途中,偶遇我的小学老师傅秀兰,当她得知后,颇为关注地说:“你可要给我一张票,我是萧红的同学。”从此,我便走上追踪萧红健在同学及故人之路。一位名叫陈稼的齐齐哈尔友人热情地向我介绍,他爱人姜淑清是呼兰姜家窝棚人,那里住着萧红的三姨。于是,我费尽周折找到当时已92岁的萧红的三姨姜玉凤,她虽然双目失明,但神智非常清晰,通过她详细讲述,我在萧红身世考证方面取得了一手材料。」(见《龙江学者说萧红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学风格》)
【李昕昊】李昕昊,男,呼兰河萧红研究会会长、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秘书长,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、呼兰文联秘书长。2003年9月26日,在哈市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,呼兰文联秘书长李昕昊当选为哈市第六届文联副主席。李昕昊,曾获哈尔滨民间艺术博览会“十佳艺人”奖。著有《梦绕故园,苦难中的坚韧——<呼兰河传>艺术赏析》、《说不出的最痛苦——萧红<失眠之夜>赏析》等文章。李昕昊,主张使萧红故土成为人文厚土,他说:「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且至今影响巨大的女作家。打造萧红故里文化品牌,是故乡人民的共同愿望,有利于提高我省文化知名度。保护萧红文化遗迹是营造萧红故里建设的核心之一,我建议,与萧红有关的景点应该重点建设。随着萧红故居的恢复和使用,在西岗公园、沿河带状公园的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突出萧红故里文化。打造萧红故里文化品牌的同时,要深入挖掘呼兰民风、民俗及呼兰历史信息,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萧红故里丰厚的文化形象,使萧红故里成为一片人文厚土,把历史文化资源尽快转向市场化轨道。研究开发萧红故里文化是故乡人民的共同愿望,应该增加群众的参与性,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使命感。」(见《龙江学者说萧红孤寂成就了她的文学风格》)
【刘乃翘《萧红印象:呼兰河女儿传》】2011年04月29日,“新晚报”本埠专栏,新闻《萧红资深研究者出〈呼兰河女儿传〉讲萧红故事》,说:「哈尔滨新闻网讯(田新华)今年是我省著名作家萧红诞辰百年,为纪念这位从黑土地走出的被誉为“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”,与张爱玲、石评梅、庐隐共称“民国四大才女之一”的女作家,由“龙江讲坛”特邀主讲人、萧红资深研究者刘乃翘撰写的《萧红印象:呼兰河女儿传》一书,即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。据悉,该书以史为据,考证为先,科学立论,史料、故事图文并茂,特别强调历史因素和可读性,是一部注重挖掘、展开萧红内心世界的历史叙事和历史人物影像传记,被列为第21届全国书博会黑龙江省精品工程项目。全书25万字,数百幅老照片和图片,双色印刷,图文并茂,内容十分丰富,具有史料和珍藏价值。」

